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国内新闻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中外“联姻”实则为养虎为患
    发布者:zhuneng  发布时间:2013-09-02 06:36:43  访问次数:

     

    据专家预测,2020年之前中国智能电网总投资将达4万亿,如此巨大的市场将使中外电力设备及电气企业磨刀霍霍,纷纷抢滩智能电网市场。但并非所有电气企业都能在智能电网市场分得一杯羹。因为智能电网建设涉及较多尖端技术,这些技术大多被国外电气企业垄断。不过不少国内大型电气企业有一定的背景,故在这些企业智能电网项目招标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外电气企业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共同的目标促使他们“联姻”,并进军智能电网市场。

    鉴于对我国电力市场后市评估的积极性,一些国际电气巨头纷纷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并长驱直入事关国计民生的核心枢纽地——智能电网。这些国外电气企业普遍采用投资控股、并购国内企业或直接在中国设立独资子公司等策略,曲线进军中国智能电网市场。

    施耐德的“彼岸”攻略

    2006年12月17日,施耐德电气与民企德力西签订框架协议,双方以1:1的方式设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力西电气”)。根据双方协议,新公司中董事会席位将按照“一半对一半”分配,董事长位置由中方担任。与此同时,德力西集团将所有的营销公司纳入到合资公司德力西电气统一管理,朱海作为外资代表出任合资公司总经理。

    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市场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投石问路’,1987年,施耐德电气通过在华第一家合资工厂梅兰日兰,了解认识了中国市场;第二个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此阶段,施耐德电气开始有规模地,在不同地域、以不同形式跟众多伙伴的合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现在,不论是新一轮的大规模并购也好,还是独立投资,施耐德电气已经是游刃有余。

    施耐德电气现在中国总共建立了77个办事处、26家工厂、6个物流中心、1个研修学院、3个全球研发中心、1个实验室、500家分销商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员工人数近22000人。在中国市场,施耐德电气在不断扩大产品领先优势,通过强大的品牌管理、渠道管理、地区覆盖和提升解决方案业务的同时,也极力确保其自动化系统及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ABB低压加快中国扩张步伐,发力三四线城市

    2013年5月16日,ABB中国低压产品业务部以“挑战·无限可能”为主题的“2013年ABB低压产品中国行”路演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召开。该活动预计覆盖全国范围内的近百个三四线城市,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市场活动,为客户搭建一个近距离认识和体验ABB低压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平台,将ABB低压更多创新技术和领先理念带入三四线城市。

    在市场方面,ABB占据了70%的风力发电厂中包括变压器在内的设备产品。2011年中国蝉联ABB集团第一市场的地位,市场份额达到14%。此外ABB(中国)还与国电南自投资17.45亿元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国电南自出资8.9亿元,ABB中国出资8.55亿元,分别占有合资公司51%和49%的股权。合营公司组建完成后将整合双方电网自动化的业务,可同时使用“SAC商标”和“ABB商标”。合资企业主要涉及配电站、自动化,以及在配电设备方面的一些技术。

    通用电气在中国的并购行动

    2010年,通用电气9月28日与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主要为中国市场开发制造风力发电机组,帮助双方在中国价值130亿美金的风能市场上赢得更多竞争优势。双方的股权比例为哈动力51%,通用电气49%

    在智能电网领域通用电气(简称“GE”)与中国西电建立全球战略联盟。前者将出资33.8亿元现金认购后者15%的股份,并将与之成立一家由中国西电控股的输配电二次设备自动化合资公司。两者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全面引进GE在智能电网相关二次设备领域的成熟产品和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

    西门子布局智能电网市场

    西门子在中国的市场拓展方面更是动作频繁,2009年7月,西门子决定收购其中方合作伙伴持有的西门子电机有限公司15%的股份。2009年8月,西门子能源宣布收购总部位于杭州的两家中国企业——德特高压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和杭州集思钢铝制品有限公司的多数股权。2011年7月,西门子与罗尼尔(天津)智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智能电网项目。2011年12月,西门子与上海电气分别成立两家企业,两大企业的中外双方股份都为51%和49%。为完善智能电网5大业务,西门子又联手荣信开拓中国智能电网市场,并收购RETX。

    表面上看,智能电网领域引入大量外资,有助于国内电气企业技术的提高,能开拓智能电网市场,国内企业也能通过合作获利更多,但这样同时也会给中国电气企业将来的市场占有率、电力核心技术及国家电网安全埋下祸根。

    外资企业会鲸吞蚕食中国电力市场

    由于电力属于国家核心枢纽领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对外企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故一些外企很难中标中国智能电网的招标项目。于是这些外企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投资控股国内电气企业,曲线进军中国智能电网市场。外企的战略是用资金和边缘技术换取中国企业的本地市场及政治资源,而且在合作过程中,核心技术往往被外企控制,国内企业只能参与能耗和污染较高的环节。由于电气外企通常有比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合作时也依靠外企品牌进行市场拓展,这样长期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国外电气企业逐渐向中国本地市场渗透,国内电气企业最后则只能出局。

    外企断然不会对中国转移尖端技术

    此次智能电网建设中,国内企业如此积极与国外“联婚”无非是希望拿资金和市场换来外资的技术转移,使自己成为掌握先进技术、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但是目前,对于技术领先的产品,跨国公司一般采取直接控股合资企业,这样一方面防止了技术扩散;另一方面也为了占有大部分利润甚至全部利润。这些跨国公司一般只会对国内企业转移那些已经很成熟、没什么竞争力的技术,对于尖端技术依然会采取封锁策略。更有甚者,一些跨国电气企业在中国投资建立全资子公司,特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以“捆绑”形式转移到在华子公司。对跨国公司而言,这种方式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控制最强,技术扩散和知识外溢的可能性最低,便于对核心技术控制,同时也可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取更多利润。而国内企业也可以依托独资模式快速培育产业链,但是自主性的技术学习机会少,对国内企业产业和经济技术能力发展作用有限。由此可见,跨国企业在对华投资过程中,对所掌握的高端技术一直持保守态度,国内企业在与之合作时,不仅会逐渐失去市场,甚至会对跨国企业产生技术依赖,导致自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外合作双方一旦产生龃龉时,国内企业很可能就会受制于人。

    外企会对中国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形成威胁

    智能电网的本质就是实现电网自动化、信息化,

    而电力属于国家核心枢纽地,要求电力系统数据设备必须绝对“安全”。但一个存在的事实是,外资企业生产的数据安全设备具有技术不可控性,从产品、方案到后续维护服务都要进口,中国客户只能使用,无法对数据安全设备的技术进行评估,而部分数据安全设备的技术对于中国电力系统来说完全就是一个黑洞系统,如果有后门、逻辑陷阱或者其他恶意程序,将难以发现和清除。比如,1999年,加拿大Cryotonym公司首席科学家AndrewFernandes宣布,他发现Windows操作系统中存在用途不详的第二把密钥,且名字叫NSAkey,而NSA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简称,也就是说,微软公司在每一份Windows操作系统中都可能安装了一个程序上的“后门”,专供NSA在需要时进入全世界Windows用户的电脑。倘若跨国企业出于政治目的,在生产的电力设备的系统中故意留下漏洞,那后果则不堪设想。一些电力设备即使是采用了物理隔离的专网(即该网络和外网是物理断开的),由于经常需要厂商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或者硬件维修,一旦基础设施被人通过这种‘维修或服务’的渠道进行‘接触’,就极有可能产生被监控、泄密的风险。当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有专家提醒,如果与美国公司合作建设智慧城市,这个城市的任何信息从技术层面来讲美国政府都可以轻易获取。可见在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中引入外资无法保障我国电网的信息安全。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引入大量外资,在短期内确实能给国内电气企业带来利润的增加、产业链的扩展。但长期来看,这些外企会使得国外电气企业向中国本地市场渗透并扎根,令国内企业在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减弱,甚至会威胁到中国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故在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中引入大量外资实则是养虎为患。

    免责声明:线缆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