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结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无外电场和其它激发作用下,参与扩散运动的多子数目等于参与漂移运动的少子数目,从而达到动态平衡,形成PN结。
扩散运动:物质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这种由于浓度差而产生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空间电荷区:由于扩散运动使得PN结交界面产生一片复合区域,可以说这里没有多子,也没有少子。因为刚刚扩散过来就会立刻与异性复合,此运动不断发生着(此处请专家
斟酌)。P区一侧出现负离子区,N区出现正离子区,它们基本上是固定的,称为空间电荷区。
空间电荷加宽,内电场增强,其方向由N区指向P区,阻止扩散运动的进行。
漂移运动:在电场力作用下,载流子的运动称漂移运动。
电位差:空间电荷区具有一定的宽度,形成电位差Uho,电流为零。
耗尽层:绝大部分空间电荷区内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目都非常少,在分析PN结时常忽略载流子的作用,而只考虑
离子区的电荷,称耗尽层。
PN结的特点:具有单向导电性。
发展历史
半导体的发现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最先发现
硫化银的
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
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
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巴拉迪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不久,
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
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
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
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又一个特有的性质。半导体的这四个效应,(jianxia
霍尔效应的余绩──四个伴生效应的发现)虽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发现了,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
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而总结出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一直到
1947年12月才由贝尔实验室完成。
在
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加一个
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
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三种特性。
同年,舒斯特又发现了铜与
氧化铜的整流效应。
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半导体被认可需要这么多年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材料不纯。没有好的材料,很多与材料相关的问题就难以说清楚。如果感兴趣可以读一下Robert W.Cahn的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中关于半导体的一些说明[2]
。
特点
半导体五大特性∶掺杂性,热敏性,光敏性,负电阻率温度特性,
整流特性。
★在形成
晶体结构的半导体中,人为地掺入特定的杂质元素,导电性能具有可控性。
★在光照和热辐射条件下,其导电性有明显的变化。
特性曲线
伏安特性曲线:加在PN结两端的
电压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PN伏安特性
正向特性:u>0的部分称为正向特性。
反向特性:u<0的部分称为反向特性。
变容二极管:当PN结加反向电压时,Cb明显随u的变化而变化,而制成各种变容二极管。如下图所示。
平衡少子:PN结处于
平衡状态时的少子称为平衡少子。
非平衡少子:PN结处于正向偏置时,从P区扩散到N区的空穴和从N区扩散到P区的自由电子均称为非平衡少子。
扩散电容:扩散区内电荷的积累和释放过程与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相同,这种电容效应称为Cd。
结电容:势垒电容与扩散电容之和为PN结的结电容Cj。
杂质
简介
半导体中的杂质对电阻率的影响非常大。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时,杂质原子附近的周期势场受到干扰并形成附加的束缚状态,在
禁带中产生附加的
杂质能级。例如四价元素锗或硅
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磷、砷、锑等杂质
原子时,杂质原子作为晶格的一分子,其五个
价电子中有四个与周围的锗(或硅)原子形成
共价结合,多余的一个电子被束缚于杂质原子附近,产生类氢
能级。
杂质能级位于
禁带上方靠近导带底附近。
杂质能级上的电子很易激发到导带成为
电子载流子。这种能提供电子载流子的杂质称为施主,相应能级称为施主能级。施主能
N型半导体结构图
级上的
电子跃迁到导带所需
能量比从
价带激发到导带所需能量小得多(图2)。在锗或硅晶体中掺入微量三价元素硼、铝、镓等杂质
原子时,杂质原子与周围四个锗(或硅)原子形成
共价结合时尚缺少一个电子,因而存在一个空位,与此空位相应的
能量状态就是
杂质能级,通常位于
禁带下方靠近
价带处。
价带中的电子很易激发到
杂质能级上填补这个空位,使杂质原子成为负离子。价带中由于缺少一个电子而形成一个空穴载流子。这种能提供空穴的杂质称为
受主杂质。存在
受主杂质时,在
价带中形成一个空穴载流子所需能量比本征半导体情形要小得多。半导体掺杂后其电阻率大大下降。加热或光照产生的热激发或光激发都会使自由载流子数增加而导致电阻率减小,半导体
热敏电阻和
光敏电阻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对掺入
施主杂质的半导体,导电载流子主要是导带中的电子,属电子型导电,称N型半导体(图3)。掺入
受主杂质的半导体属空穴型导电,称P型半导体。半导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产生电子-空穴对,故N型半导体中可存在少量导电空穴,P型半导体中可存在少量导电电子,它们均称为少数载流子。在半导体器件的各种效应中,少数载流子常扮演重要角色。
PN结
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相互接触时,其交界区域称为
PN结。P区中的自由空穴和N区中的自由电子要向对方区域扩散,造成正负
电荷在PN 结两侧的积累,形成
电偶极层(图4 )。
电偶极层中的
电场方向正好阻止扩散的进行。当由于载流子数密度不等引起的
扩散作用与
电偶层中电场的作用达到平衡时,P区和N区之间形成一定的
电势差,称为
接触电势差。由于P 区中的空穴向N区扩散后与N区中的电子复合,而N区中的电子向P区扩散后与P 区中的空穴复合,这使电偶极层中自由载流子数减少而形成高阻层,故电偶极层也叫阻挡层,阻挡层的
电阻值往往是组成PN结的半导体的原有阻值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半导体
整流管就是利用PN结的这一特性制成的。PN结的另一重要性质是受到光照后能产生
电动势,称
光生伏打效应,可利用来制造光电池。
半导体三极管、可控硅、PN结光敏器件和
发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均利用了PN结的特性。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P端接
电源的正极,N端接电源的负极称之为PN结正偏。此时PN结如同一个
开关合上,呈现很小的电阻,称之为导通状态。
P端接电源的负极,N端接电源的正极称之为PN结反偏,此时PN结处于
截止状态,如同开关打开。结电阻很大,当反向电压加大到一定
程度,PN结会发生击穿而损坏。